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太保寿险召集音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太保寿险召集音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上市寿险公司代理人数量「大滑坡」,什么原因导致?
一组数据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从2017年到2021年,经代渠道的新单保费预计增长100%,而个险代理人的标保预计下降41%,反差巨大。
说明在目前的大环境下,经代公司和保险公司的专属代理人相比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再比如:最近20年,台湾市场的寿险销售渠道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寿险公司专属代理人的市场份额在下降,从65%降到了35%,经代公司的市场份额一直在上升,目前已经超过了专属代理人的市场份额,大约在40%。
从台湾的经验来看,经代公司的竞争力超过了寿险公司,主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经代公司独立代理人的收入超过了专属代理人;二是有些中小公司认为自建团队成本更高,解散了自己的代理人队伍。
台湾经验值得关注。
给代理人数量大滑坡的【甩锅】:
第一锅:代理人制度。
过时,不合理的代理人制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独立代理人制度的实施,就是戳破这层泡沫的一根针。接下来的几年,会更惨更难看。
第二锅: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高峰期,赶上监管在2015年放开代理人考试,几年高潮过后,自然是精力透支。潮水褪去,剩下谁在裸泳?
第三锅:监管措施。
放开代理人考试,助长劣币驱逐良币之风盛行。长期的畸形发展和销售误导等违规现象,没有及时以雷霆之势整顿与遏制,让市场凸现一片狼藉。现在监管也正在严抓: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第四锅:新冠疫情。
制度改革是迟与早的事,新冠疫情只是起到了雪上加霜的助推作用。要难受,就让你更难受。
第五锅:互联网普及。
用“不出业绩就没工资”的世界最差的工作待遇去招聘员工,让员工去干“世界上最难卖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商品,你觉得不坑蒙拐骗能招聘到人吗?干什么工作不比干这个强?尤其是现在,各行各业都缺人。
其实不光是寿险行业代理人的数量在减少,各个行业都在裁人。只不过是寿险行业可能负面信息更多一些,大家对它都戴着有色眼镜看它。平时恨之入骨,可到了医院医生让筹钱的时候又会冥思苦想:我以前有没有给自己入过保险啊!要是我那份保单不退保就好了,问问业务员我现在交上费还能不能用等等一系列想法就都出来了。
至于寿险行业人数下滑可以认为是这个行业在大淘兵,也可以说是对以前粗放管理制度的一个否定。原先的人海战术带来了不少客户,可是也存在了太多的问题。目前来看正在日益突显出来,如果想要更好的发展下去就得做出根本性的改革。否则会有更多的人从这个行业离开,很多人的离开不是不认同这个行业,是不认同这个行业的管理制度。
一般人做不来这个行业是因为它是一个没有底薪的考核制度,每个月业绩都要从零开始。不管你上个月上个季度做了多少业绩,下个月没单子,没业绩,这个季度过不了考核一样得离开。这是一个对代理人非常残酷的一个行业,大部分销售行业都是如此[捂脸]。但是对于做习惯这个行业的人来说,它又是一个非常容易挣钱的行业。因为只要不懒,肯去干,现在人们的保险意识都很强,多多少少都会购买一些。怕得就是懒[耶]。
首先先把锅丢给疫情,疫情来的时候我们曾经还很乐观记得当年非典的时候整个行业和目前极其相似,非典过后迎来了一波报复性保险消费,但是新冠以后到目前为止暂时还看不到有复苏的迹象,其次也和过去三年整个寿险行业放卫星有关,三年来每家公司都在想着怎么把代理人数量给赶上来,本身一个产品一个公司想要占领市场用人海战术并没错,错就错在各大公司的高管们并不是一心一意在做实事,都在学着互联网行业怎么割韭菜,新人进入保险公司就开始引导自己买保险(客户和业务员的保费那都是保费)在这种畸形的管理之下越来越多的人看清了这些管理者的真实面目,第三也是由于市场的改变,过去那一套销售方式对于现在的90后没啥用了,90后是和互联网一起成长的一类人,他们购买任何产品目的性更加明确,想通过情感销售变得相当困难,第四就是收入,根据我们(某大型险企)内部通报的数据今年以来我们一线销售人员月工资约3000左右,这点工资对于目前的生活水平来讲远远不够,个人认为从目前的数据来看短时间内业务员人力下降还不会停止,未来可能会跌回5年前的数量水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太保寿险召集音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太保寿险召集音乐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